《外傷重症》用醫療包裝的宗教劇?韓媒戳破「根本在大型傳教」:塑造支配與服從
a day ago
Netflix 原創劇《外傷重症中心》不僅成功獲得許多觀眾的喜愛,更是連帶讓劇中演員人氣再翻升。但近日卻有韓媒分析到,比起醫療劇,該劇的發展及人物設定似乎隱含了許多和宗教有關的概念,引起許多網友的討論。
韓媒《京鄉新聞》評論道「《外傷重症中心》不是醫療劇也不是英雄劇,而是宗教劇。正如耶穌對彼得所做的一樣,主角——天才外科醫生白江赫在手術室內行神蹟,並將另一位主角楊載源拉入外傷外科擔任研究員,有時還會責備載元因困惑而動搖的信念」。
「如同十二門徒的聚集,朴敬遠、韓宥琳等人陸續成為他的追隨者,使教勢日益擴大,而作為反動力量,醫院內部的迫害也隨之展開。但這並無所謂,因為白江赫透過媒體操作將自身的教勢向醫院外擴張,並對載源說『我便是外傷中心的聖域、聖者、聖女,三位一體』」。
「或許正因如此,《重症外傷中心》的媒體評論與其說是分析,不如說更接近見證分享『本來只想看一集,結果回過神來已經看完了』、『不自覺地一直點擊下一集』」。
「這部作品的節奏感與沉浸感,不只是好看、製作精良,而是達到了完全不同的層次,本就不長的單集時長因快速節奏與精煉劇情而顯得更短,而支撐這一切的,是江赫全知全能的問題解決能力,這帶來了強烈的協同效應」。
「然而在看到《外傷重症中心》如此成功,未來尤其是OTT平台的市場,必然會開始研究並模仿《外傷重症中心》的敘事結構、角色塑造、演出方式與剪輯手法,並形容道「在全球市場上獲得亮眼成績的情況下,如今再對江赫的偉大有所質疑,恐怕都會被視為褻瀆神聖」。
乍看之下,《重症外傷中心》的衝突架構在倫理層面上似乎是人本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對抗,但實際的故事,則更接近能力者與無能者的對決。「這是降臨於世的手術之神與只會動嘴的行政官之間的戰爭,最終,這場奇幻劇的爽感,不是來自更優秀的理念獲勝,而是來自能力者的懲戒。」即便劇中充滿了崇高的大義,《重症外傷中心》最終仍歸於典型的「以牙還牙」式爽劇敘事。
此外,劇集表面上透過江赫之口強調生命的可貴,但每一集的結尾,生命本身並非核心,而是江赫透過救人再次證明自身優越性的戰績。那些被他救活的病患照片,甚至看起來更像是勝利者的戰利品。甚至,唯一一次他未能拯救生命的瞬間,也被用來成就江赫的另一場勝利。
讓自以為了不起的人見識到比他更強大的存在,這正是「以牙還牙」式敘事的核心。即便是天才醫生,也不可能拯救所有人,因此仍應竭盡全力——這樣的倫理訊息在劇中蕩然無存,取而代之的,是「江赫絕不會犯錯,任何輕視江赫的人都將被徹底粉碎」的無限江赫教福音。
最終,《重症外傷中心》角色的台詞與劇情實際傳遞的訊息並不一致。小說原作與改編劇集將江赫塑造成超人,是為了展現即使在惡劣條件下仍能創造奇蹟的虛構英雄,但這部英雄敘事並未提供「我們該如何共同參與救人」的展望,反而得出了一個既輕鬆又危險的結論,只要掃清絕對者白江赫前方的障礙,一切問題便可迎刃而解」。
「這部劇雖然沒有落入煽情套路,也不過度美化醫生這一職業,但卻充滿了網漫、網小說常見的『以牙還牙』式爽劇公式」。是個不惜惡言相向、怒吼甚至動手,卻從不對自己產生懷疑或失敗的角色。
他的問題不在於「他雖然完美,但性格惡劣」,而在於「他的無禮」,或者更準確地說,「他所相信的『韓式大叔』權威性」,最終成為了他完美形象的最後一塊拼圖。「答案我已經知道了,你只要『閉嘴』跟上來就行。」
最後在劇集表面上歌頌江赫對醫療的奉獻,但它真正渴望的,並非江赫對世界的奉獻,而是他對世界的支配——對於完美存在的無條件服從。
在評論報導曝光後,很快就在韓國論壇上掀起一陣討論,就有網友表示認同「不說沒發現,但真的說得蠻有道理的」、「怎麼辦,我覺得好像剖析的太透徹了?」、「雖然不是全都認同以上說法,但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意思」、「蠻有共鳴的」、「我是看的蠻有趣的但也認同他的說法」、「是個不錯的分析角度」。
但也有部分網友認為看劇輕鬆看就好,無需把每個劇情中的意象跟角色分析得如此透徹「我們不能輕鬆看劇就好了嗎?非要說這些」、「就看劇就好,哪話這麼多」、「從文章的後面就無法理解了」、「一定要批判才行嗎」討論相當熱烈。
留言
- 分享
- 收藏